潮商网~潮情系五洲·商机通四海

汕头大光明电影院,犹记排队“看戏尾”

    提起位于老市区至平路的大光明电影院,许多上了年纪的汕头人总会津津乐道,因为这里曾是当时有名的标志性文化场所。如今人去楼空日渐荒废,早已被人淡忘。近日,记者走近这所曾经辉煌的民国老建筑,回味老汕头人的“戏院情结”。

    当年每张电影票7分钱

    在老市区小公园附近,至平路11号有一座不起眼的三层老建筑,这就是民国时期保存下来的电影院原址。如今这处百年历史老建筑,淹没在一片普通商铺中,楼面仍保留着“大光明”三个行楷大字招牌,仅为商业仓库之用,日渐被人淡忘。谁曾想到,这里是当年汕头埠的时尚潮流场所。据记载,大光明电影院建成于1932年,原名至平戏院,后一度改名 “中皇戏院”,最辉煌时戏院有座位一千多个,是豪华的电影院。

    市民对这里有着美好的回忆,40多岁的老汕头人陈姐告诉记者,“1980年我刚读小学一年级的时候,大光明电影院每张电影票7分钱,家里几个兄弟姐妹和邻居经常结伴去看电影,那是我们童年最美好的时光。”

    陈姐说,当时学校也经常组织集体排队步行去看电影,以前放映的电影片有时会出现质量问题以致突然断片出现黑屏,有调皮的同学就会晃动影院里的木质椅子,发出“啪啪啪”的声音以示抗议,有的同学就模仿起来,不一会儿,整个电影院都一起摇晃椅子,“由于椅子是木质的,晃动发出的声音很响,那个‘声势之大’至今还依稀记在脑海里”。

    兴盛时市民排队“看戏尾”

    据潮汕文史专家鄞镇凯介绍,汕头沦陷期间,大光明电影院是日伪头目最常光临的娱乐场所,因此一度还发生过抗日骨干刺杀日本人事件。解放后很长一段时间,大光明长期兼营电影、戏剧,甚至一度与大观园戏院联营,戏曲繁荣时经常出现“看戏尾”现象。

   何为“看戏尾”?鄞镇凯解释道,戏演到一半要是某观众有事先走,空出的座位,影院就可以折价卖给别人。有时只需花一半甚至更低的价格就可以进场。为了省钱,当时每天晚上总有不少观众在排队等着“看戏尾”。

    老市区的老戏院,让老汕头人有着难以割舍的情结。作为百载商埠的汕头,当年究竟有多少老电影院呢?据1999年出版的《汕头市志》记载:“至潮汕解放前夕,汕头有大观园、大同、大光明、胜利、新观、中央等6家影剧院。”有人做过粗略统计,解放前汕头埠戏曲、影剧场所的座位约有6700多个,如果按照1949年10月汕头市区人口约23万人计算,平均34个市民就有一个座位,这是很了不起的文化现象。

    汕头埠电影业盛极一时

    记者查阅资料获悉,汕头埠1905年就有电影放映,最早放映地点是在汕头埠八属会馆右边的财神宫内,在全国也属较早。上海自1896年开始就放映电影,中国沿海的其他城市最早放映电影的时间是:山东济南1904年、福建泉州1910年、福建厦门1922年。

    上世纪30年代,小公园是汕头市最繁华的商业中心,是百载商埠的历史标志,这一带聚集了汕头历史上的几大戏院,镇平路银宫戏院(即群众电影院),至平路中皇戏院(即大光明电影院)和国平路大观园戏院等,小公园还是举行露天戏曲表演的******地点。据记载,1933年元旦,中皇戏院(即大光明电影院)开业,放映《人道》、《银星幸运》等影片,因为选片较优,设备较好,故为观众所欢迎,汕头的电影业可谓盛极一时,那一段辉煌历史至今仍让人念念不忘。

    汕头人有“老电影院”情结

    如今随着影视娱乐科技的飞速发展,这些知名的老戏院、老电影院早已淡出人们的视线。以前居住在老市区的王先生告诉记者,在他记忆中,群众电影院就是老汕头埠最早的电影院。经记者查阅资料,“汕头埠牌子最老的电影院建成于1931年,先后命名为银宫、华坛、胜利等,解放后改名为‘群众’电影院,已改造成商业场所。”

    鄞镇凯介绍说,这些已经消失的电影院中,新观电影院最令人惋惜。新观电影院最有名的时期是在民国初年,最初叫做“陶陶戏院”,当时孙中山两次来汕头都到这里发表演讲,非常有历史意义。还有一个亮点,抗战后重修改名“新观”,并引进一部当时世界*********的西门子放映机,当时中国只有两部,新观就有一部。这些有特色的电影院虽退出了历史舞台,但仍寄托着老汕头人的情结。



▲此文章图文来源:汕头特区晚报

你觉得这篇文章怎么样?

0 0
标签:全部
网友评论

管理员

该内容暂无评论

美国网友

潮汕美食

中国南方特色饮食文化的代表,以海鲜为主,清淡爽口、清甜香嫩而闻名。
在线客服
服务热线

服务热线

0754-88485995

微信咨询
潮商网~潮情系五洲·商机通四海
返回顶部
×潮商网~潮情系五洲·商机通四海

截屏,微信识别二维码

微信号:15362309995

(点击微信号复制,添加好友)

打开微信

微信号已复制,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!